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近日發布的2025年第13周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數據顯示,新冠病毒門急診檢測陽性率達7.2%,較前一周上升1.3%,并且已經連續5周
心肌梗塞,醫學上稱為急性心肌梗死,是嚴重的心血管疾病,如同潛伏在體內的“隱形殺手”,隨時可能帶來致命的威脅。不過,心肌梗塞并非毫無征兆,發病前身體通常會發出求救信號。了解這些前兆并及時治療,對于防治心肌梗塞至關重要。那么,心肌梗塞病人的發病前兆是什么呢?
心肌梗塞病人的發病前兆是什么?
一是胸部疼痛或不適。這種疼痛往往較為劇烈,常被患者描述為壓榨性、緊縮感或悶痛,像一塊大石頭壓在胸口。疼痛多在胸骨后,也可能波及心前區,范圍大約有手掌大小。?
二是呼吸困難。除了胸痛,部分患者還可能感覺呼吸急促、費力,安靜狀態下也氣不夠用。這是因為心肌梗塞發作時,心臟的泵血功能受到影響,導致肺部淤血,從而引起呼吸困難。
三是全身癥狀。發病前,患者可能出現身體發熱,這是身體對心肌梗塞的應激反應,導致白細胞增多所致。還可能出現惡心、嘔吐、腹脹等消化道癥狀,以及乏力、氣促、心悸等不適感。這些癥狀如果與胸痛等癥狀同時出現,應高度警惕心肌梗塞的可能。
如果出現上述前兆癥狀,應立即停止一切活動并原地休息。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。等待救援時,可含服甘油等藥物緩解癥狀。
對于心肌梗塞,后續治療同樣重要,患者需要長期用藥控制病情,如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,以及他汀類藥物等降脂藥物,還可聯合活血通絡的中成藥進行治療,比如通心絡膠囊。
通心絡膠囊具有血液保護、血管保護、心腦缺血組織保護三重保護作用。通過降脂、抗凝、抗炎、保護血管內皮等作用,有效抑制斑塊形成、穩定縮小斑塊,使斑塊不會脫落,保證血液在血管內運行通暢,并且可以保護微小血管,改善冠脈微循環,提高心肌的血液供應,從源頭上大大減少心梗等事件的發生。
《美國醫學會雜志》發表的“中國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護研究”顯示,通心絡能顯著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風險36%,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30%;研究一年時,通心絡持續降低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36%,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27%。
除藥物治療外,預防心肌梗塞還需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如限酒、合理飲食、適量運動等。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脂、血壓和血糖水平,從而減少心肌梗塞的風險。同時,定期進行體檢也是非常重要的,可以及時發現并治療潛在的心血管疾病。
關于心肌梗塞病人的發病前兆是什么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,雖然心肌梗塞來勢洶洶,但了解其發病前兆、掌握相應的藥物治療方法,并采取科學的預防措施和應對方法,就能大大降低其風險并保護自己的心臟健康。